学院概况

彭练矛教授主讲才斋讲堂第六十三讲:学科交叉、角色定位与挑战自我

发布时间:2013-10-17

信息来源:

       “我们的思维不应该受到学科划分的限制。学科划分是人为规定的,但自然规律却不受学科划分的约束。”10月10日晚,williamhill威廉希尔官网彭练矛教授在二教107主讲才斋讲堂第六十三讲,与听课学生分享了交叉学科研究的经验与学术研究的定位与发展等问题。

 
 
彭练矛教授主讲才斋讲堂第六十三讲
 
       彭练矛教授早年在北大学习,1983年通过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远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国国家高分辨率电子显微学中心攻读博士学位。1988年至1990年间,他先后在挪威奥斯陆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做博士后工作。彭练矛说,在美国学习期间,他发现许多中国学生在理论方面建树丰硕,并不像外人评价的那样——中国学生只擅长考试而不擅长思维。他认为,之所以中国学生会给外国研究者留下不擅长思维的印象,是因为国内的教育环境没有使学生的潜质完全发挥出来。美国一著名高校的教授通过阅读彭练矛课题组的论文,对课题组的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彭练矛向他推荐一些学生。然而,经过交流,这名美国教授拒绝了前来申请的两名学生。他说,这两名学生尽管学术成果丰硕,动手能力也很强,但缺少对科研事业的规划,自信心不足。彭练矛认为,缺乏规划是一种“无所谓”的心态在作祟,与科研能力和学生素质没有关心,这种态度不可能发挥学生的全部潜力——“无所谓”的心态意味着将来的可能性有很多,所以做研究容易陷入犯拖拖拉拉、不温不火的境地。他说,对人生发展有了清晰的定位,日子就会过得很充实。“我16岁上大学,一开始大家都叫我小彭,后来叫我老彭,现在都恨不得叫彭老了,这是非常快的一件事情,很充实。”
 
        彭练矛认为,除了要提倡学生主动进行角色定位,还要鼓励学生用于挑战自我。他发现,无论是听名家演讲还是普通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大多一脸迷茫一脸严肃不说话。“一开始我以为是学生们开了小差,思维没跟上,后来我意识到这是不喜欢面对挑战的问题。”彭练矛认为,老师在上课时提出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一个的挑战,“最杰出的学生不允许自己不能接受挑战。”“老师挑战学生,学生迎接挑战。同样,学生也不应认为老师和权威是不能挑战的,不然学科也不会有进步。科学问题要争强好胜,这样才能产生热情。在科学上接受挑战,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此外,彭练矛以他本人所从事的纳米科学研究为例,介绍了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的经验。他说:“我们的思维不应该受到学科划分的限制。学科划分是人为规定的,但自然规律却不受学科划分的约束。”
 
        在讲座最后,彭练矛还以碳纳米管为例介绍了世界微电子工业的最新进展。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发展执行委员会在2005年制定的路线图,到2020年集成电路就会发展到极限。其中,研究微电子产业原材料——氧化硅的替代品变得十分必要。执行委员会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以碳纳米材料作为替代品的方案。电子在碳纳米管中运动的速度非常快,碳的化学性质也非常稳定,碳纳米管被证明是电子学中最理想的材料。国际半导体产业发展执行委员会制定的路线图把碳纳米管列为第一项技术方案,并介绍了九个与之相关的科研进展,其中四个项目来自北大。碳纳米技术已经进化到系统层次,碳纳米管在电子管研究中的优势非常明显。碳纳米管应用中比较关键的技术是实现0.4伏的驱动电压,北大承担了这项工作。

新闻来源:williamhill威廉希尔官网新闻网
http://pkunews.pku.edu.cn/xwzh/2013-10/15/content_279018.htm